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

你不知道的森林:240個非知不可的森林秘密
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22895

詳細的資訊請點連結,
我覺得這本書雖然平易近人的呈現給大眾,
但視同時也國考作答提供一個很好得參考。
很多人長常會問,高考申論題我到底要寫多少?
我覺得是要掌握的原則是:體貼閱卷老師。
1.圖優於表、表優於文字
2.條列優於論述

3.簡單明瞭、切重要點


不要再相信什麼寫越多會有墨水分數,或是配分25分就寫25行
我考自然保育的解釋名詞,只寫一行也是拿滿分五分。


作答要計算的是「投資時間」
以高考來說,100分的考卷,有120分鐘的作答時間。
也就是說,配分多少,你投資在那題的時間就多長,
25分的申論題,你就花25分鐘再這題上面,
最後保留20分鐘,作為每題的緩衝時間以及最後的檢查。


這本書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呈現,無論再答案的架構、字數、寫法
我覺得是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作答。
想想看,審定這些書的不也都是那些出題和閱卷老師嗎?
趕快去找來看吧






 
森林的演替有幾種形式? 
演替是植物植群動態特徵之一,且具有方向性的生物社會發育現象。森林的演替可分為初級演替和次級演替。意指在一特定區域內,隨著時間的推移,一植物社會被另一植物社會所取代的一系列過程,最終達到動態的穩定平衡。初級演替是由一處未受過任何生物佔據的地方開始,例如崩塌地、沖積平原、或是新生地;由先驅植物先侵入,經過一段時間後又被其他植群替代,經過一連串的演替,達到生物群落與環境相互適應的平衡狀態。次級演替發生於原生群落遭受到自然或人為的破壞,如砍伐、火燒、放牧、病蟲害或其他自然災害的作用下,使得群落退化到荒地狀態,重新開始一連串的演替過程。 

何謂先驅植物? 
在一片完全沒有植物的地區,例如崩塌地、被大火焚毀的林地、自然災害造成的荒漠,或人為過度開墾後形成的空地上,由地衣、苔蘚、禾科草本植物或喜好陽光的陽性樹種,先行侵入,成為先驅性的植物群落,因此被稱做「先驅植物」。這個階段稱做生態演替的「先鋒期」,等到先驅植物將惡劣的環境改善後,慢慢進入較高等木本植物移入的「過渡期」,其後當植群種子可以在濃蔭的林地下萌芽生長,就表示達到「極盛相期」。 

臺灣有哪些常見的原生先驅植物? 
臺灣常見的原生先驅植物,包括大部分的禾本科的草本植物、地衣、苔蘚,以及臺灣二葉松、臺灣五葉松、臺灣赤楊、山黃麻、野桐、血桐、白匏子、白 

什麼是次生林? 
非經人工種植、自然成形的森林稱做天然林,而天然林又可區分為原始林與次生林。當原始林因天然災害產生坍塌、森林大火或人為濫墾盜伐等,導致森林受到破壞或全毀後,又再度重新演替,由先驅植物進駐,緊接著灌木、喬木接續進入,直到再度形成森林。此時的森林因為是原始林遭受破壞後再長出來,因此被稱做次生林。臺灣中低海拔的山林,因為受到太多人為干擾,多半屬於次生林。 

什麼是「溼地」 
溼地是陸地與水域的過渡地帶,經常或週期性的被水所淹沒,或是終年潮溼、呈現泥濘狀態。廣義的溼地則泛指河口、潮汐灘地、埤塘、湖泊、水塘、潟湖等。依照分布的植群,溼地可以分為草澤與林澤,草澤顧名思義是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溼地,如鹽生草澤;林澤則以木本植物佔多數,如紅樹林。北臺灣關渡沼澤最初為鹹草與蘆葦為主的草澤,後來遭水筆仔入侵,逐漸演替成為林澤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